年终,一级市场万字复盘-期货开户

2023-12-17 16:05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12月13日-15日,中国创投年度盛会——第二十三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论坛在上海举行。本届峰会由上海市地方金融监视治理局指导,清科创业、投资界主理,现场集结海内当下活跃的创投气力,配合探讨行业「坚守与适变」主题,共叙中国股权投资行业的现状与未来。

本场《坚守与适变》影响力对话,由清科团体首创人、董事长,清科创业CEO倪正东主持,对话嘉宾为:

遐想团体高级副总裁,遐想创投团体总裁、治理合资人  贺志强

启明创投首创主管合资人  邝子平

君联资源总裁  李家庆

高瓴首创合资人  李良

达晨财智执行合资人、总裁 肖冰

红杉中国合资人 郑庆生

以下为对话实录,

经编辑:

倪正东:人人好!今年的主题是坚守与适变,在座的都是业界的代表性机构,首先请人人做一下自我先容;然后先容下今年以来各自在募资、投资、退出等方面的成就单。

一级市场年终回首

贺志强:遐想创投是遐想团体的Corporate VC(企业创投),主要以投资早期焦点科技为主。今年我们的投资金额和数目基本与去年持平,投资了40多个项目,包罗对一些已投项目的加注。退出方面,停止现在有三家IPO,未来1-2月还会有几家上市,基本与去年节奏差不多。

邝子平:启明创投主要在两大板块投资,一个是医疗康健板块,一个是科技及消费板块。

今年的投资进度比去年慢。我大致统计了一下,今年我们投资了40-50家公司,其中有一部门是续融资,新的投资大略盘算有30家左右。而去年、前年我们的投资量都相对较大,今年比起去年慢了也许三分之一。

但对照幸运的是,我们去年和今年完成了美元和人民币的募资,以是今年手中相对宽裕。由于现在整个投资价钱等各方面都有适当的回调,我们也在一些感兴趣的细分领域加大了投入。

退出方面,今年是有压力的,上半年整体的退出环境还可以,但下半年海内的压力很大。今年我们在A股上市了两三家公司,在美股也有几家上市公司,像我们今年在美国上市的一家医疗企业显示照样异常好。但美股的退出进度也在大幅度下降,美国IPO的窗口还没有重开。我信托重开以后,中国好的企业照样有时机去美国上市。    

李家庆:与清科相同,君联今年也是第23年,一直专注早期和生长期的科技领域投资,主要聚焦数字化、绿色碳中和、生命康健等领域的投资。

2023年君联的募资和退出规模都在百亿左右,已投企业有4家上市和4家已过会待刊行企业。投资节奏上有所放缓,但照样坚持耐久可延续投资,以是未来三年,我们可以保持延续稳固的运营。

李良:高瓴建立于2005年,今年是第18个年头。作为股权投资机构,义务就是服务实体企业,我们主要围绕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低碳等主线,投资了跨越600家企业。此外高瓴尚有一点对照有特色的是,我们有一个二三百人的DVC服务团队,在内部叫深度价值缔造部门,能为企业提供包罗数字化升级、精益治理、供应链治理等差异纬度上系统且专业的服务,我也兼管这一块。

我们今年的投资,从节奏上跟整个市场体感对照一致。退出方面我们在A股、港股、美股,现在一共有10多家IPO。

我的体会是,在已往两三年整体不确定的环境下,被投公司的高质量生长是异常主要的。不管在哪个领域,哪怕大环境受到许多挑战,高质量的治理团队、高质量的营业生长,依然在孕育伟大的公司。作为投资机构,除了传统的发现价值之外,我们也一直致力于打造一个能够更好地辅助企业、服务企业的模式,提高我们从方方面面支持企业生长的能力。这也是高瓴近20年来一直在做的事。

肖冰:我来自达晨财智。达晨有23年的历史,是对照典型的本土人民币基金。当前整体市场大环境在转变,我们判断对像达晨这样的基金对照有利,以是会相对努力乐观一点。好比在募资上,有一些LP,包罗一些保险公司,原来不太投类似我们这种以先进制造业、硬科技为主赛道的机构,但现在最先更多地关注我们,以是在募资上我们今年取得了不错的成就。

固然,现在这些偏向更热门了,投资上竞争就会更猛烈,但基于我们原来逐步生长起来的产业基础和生态,在这方面照样有对照大的信心。

倪正东:像达晨这种机构对照受迎接,在新的转变中适合中国国情。

郑庆生:红杉中国确立于2005年,近20年来一直是中国最活跃的投资机构之一。科技、医疗康健和消费是我们主要笼罩的三个领域,从早中期投资最先,我们相继确立了种子基金、并购营业等,完成了笼罩全阶段、全链条的产物线,在企业生长的全生命周期里支持公司的生长。

近一两年,我们在投后治理上下了许多功夫。现在,红杉中国在天下确立了6个孵化器,第7个也在落地中。同时我们去年还确立了一个服务天使和天使轮前创业者的孵化项目——YUE创业加速器。这些都是为了给各个阶段企业的生长和未来实现优越退出做好铺垫和准备。

在这样一个看上去相对隆冬的季节,我们依旧保持活跃。由于我们以为这可能是另外一个科技周期的最先,稀奇是差其余硬科技都处在被突破的状态。以是只管宏观情形对照有挑战,但我们照样保持适度的乐观。

倪正东:红杉确实异常活跃。看数据,红杉也是今天市场上募资和投资都最活跃的机构之一。今天也是红杉中国的新logo第一次泛起清科的年会上——HONGSHAN,这是今年影响深刻的行业转变之一。

今年兴奋的事

顶级VC都在投什么

倪正东:列位投资人都讲到今年的情形,虽然人人很焦虑,但依旧异常起劲,那么你们今年看到最兴奋的行业,或者项目是什么?

贺志强:从科技投资的角度来看,这两年有挑战的是,新兴产业的成熟周期大幅缩短,一个新产业从手艺兴起到商业成熟再到产能过剩的速率大幅提升,从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到电池等产业都是云云。这种情形下就更磨练投资人对于产业化时间节点和脱手时机的判断能力。

今年对照热的赛道:一个是人工智能大模子,偏向一定是异常有价值的。但有时机的同时,中国在算力方面仍面临着伟大的挑战;第二个是机械人赛道。我们久远看好人机协同,已经最先投人形机械人,但人形机械人到底是用什么样的手艺路径才气实现,学术界和产业界尚未杀青共识,这对于投资人来说也是时机和挑战并存。

邝子平:手艺方面,我以为2023年最激悦耳心的一个投资偏向,就是天生式人工智能。从耐久来看,这个大的领域会改变生涯、事情的各个方面。我们今年在这个领域已经投资了若干家企业。

我的VC生涯变迁

模式方面,今年有一个稀奇令人振奋的模式,就是中国的产物在走向天下。这个趋势虽然一直都在发生,然则最近一两年正在从量变迈向质变,无论是医疗康健行业,国产创新药企的License-out(对外授权)数目跨越License-in(允许引入)的数目,照样其他行业,中国有许多异常优异的产物走向了天下,不只是“价廉物美”,而是中国的部门产物在国际舞台上拥有了强有力的竞争力,这一点我以为在未来是异常值得深耕的一种模式。

李家庆:第一个照样天生式AI自己。除了大模子之外,我们险些所有的软件类的公司和专业服务、企业服务类的公司,所有都把天生式AI、大模子的应用,作为一个引擎装在自身这辆“车”上,这个转变速率照样异常快的,但依然还在早期。

第二,跟绿色能源相关的领域。我们看电池、光伏、储能,现在在一级市场的估值有所下跌,用户端的能源互联网和新型电力系统的市场时机最先展现。由于上游成本有所下降,下游转变及可做的应用照样异常多的,现在这一块市场最先快速地起来了。

第三,以生物医药为代表的医疗领域国际化,这是以前没有看到过的,现在大规模的license-out,而且Down payment的规模都很大,着实生物医药、生命康健在手艺创新和全球化的相助方面,是走在前面的。其他领域更多照样在用对外商业的方式把产物销往外洋,真正高水平的创新是从生物医药医疗领域最先的,我信托未来会越来越多地扩散到其他行业中去。

李良:跟以往的周期纷歧样,价钱是有需求弹性的。上游大规模降价之后,能够刺激更多的需求出来。举个例子,人人看电动车,首先看到的是新的能源替换石油化工,但着实这内里还累积了许多手艺,新产物的附加值要高得多,这内里既有软件和硬件的连系,也包罗着工程的快速迭代。中国是有异常大的工程师资源的,包罗我们最早孵化的地平线,今年完成了和民众20亿欧元的相助。

今年印象深刻的项目,一个是我们投的一家深圳的电动自行车公司。从去年到今年,电动自行车在欧洲市场生长异常好。我们这家ebike公司,从整个产物界说、供应链治理能力,到软件的迭代,稳打稳扎,都做得异常好。从这个角度,我异常看好中国供应链创新以及快速迭代的工程能力走向全球。

今年尚有一个让人兴奋的项目,是我们从孵化期就最先支持的一家人形机械人公司。我们从去年就最先在这个领域找团队,和团队配合寻找和产业的连系场景,尤其TO B场景。今年8月他们做了新品公布,第一个原型产物(人形机械人)能自己自力走上台,看到的那一刻我异常欣喜。

再分享一个项目,来自高瓴耐久投资的生命科学和医疗行业。近年在FDA获批的许多创新药中,中国企业的身影越来越多,在全球产业链中饰演了很主要的角色。在这一点上,我们除了投资单个公司外,今年还支持了一个稀奇的项目叫「飞镖加速器」,这家企业给生命科学创新企业们提供尺度化、天下级的研发生态环境和高品质服务,现在已服务了数百家生命科学企业和项目。它的首个加速中央就落在上海张江。通过支持飞镖这样的生态服务型平台,我们得以为更多医疗创新型企业服务,更高效地去服务产业链的整体提高。

肖冰:我也看到两个对照耐久的系统性新时机。一个是人工智能偏向,新一代人工智能可能会改变许多行业,许多行业都可以重新做一次、也需要重做一次。这是一个新的系统性时机,包罗底层手艺和模式创新。我们看到了一些让团队对照兴奋的早期项目,固然风险会对照大,要控制好,算好自己的账。

第二个是出海的时机。稀奇是这几年,我们看到有一些企业在海内市场打出来以后,向全球市场的星辰大海奔赴,这才是一个稀奇优异的天下级的企业做的事情。我们注重到许多企业不像以前只有很低价值的器械出口,而是高附加值、有手艺含量、有自主品牌,依赖中国先进的互联网履历和积累的方式,行使中国的手艺和产业链群的优势,向全球出口,这不光是少数产物的时机,而是一个耐久的趋势。我们看到许多年轻的新一代创业者,都具备天下级和国际化的眼光和能力,这让我们感受很有希望。

贺志强:中国移念头械人是全天下领先的,我们投资的许多机械人公司与遐想营业部门相助,一同出海服务外洋的客户,营业额和利润增进稀奇快,中国年轻人走出去天生有优势。

倪正东:尚有泡泡玛特在泰国第一家店爆火。

郑庆生:第一个是天生式人工智能的生长。我们看到,互联网的每一次生长,着实都是流量的重新漫衍。天生式人工智能会导致整个流量有重新洗牌和漫衍的时机。固然,最后至少有一半的赢家来自传统的大厂,由于大厂在其中占有资源优势。但同时每次重新洗牌里也有创业者的时机,以是我们希望能看到有新的“大厂”泛起。

第二个是供应链侧的科技生长,机械人、生物医药、新质料等都在涌现投资时机。随着信息手艺的生长,许多之前不能在国际间流动的人才、产物模式和服务,都可以在一定水平上举行国际化。因此,很可能我们在履历第二个“WTO 时代”,更多优异的中国产物会销售到外洋。

两点思索:关于出海与消费

倪正东:20年前中国的VC去美国,跟他们举行对话。又过了20年,中国投资人又得去外面走一走,去美国、中东,去天下各个地方。好比新能源汽车行业,理想的汽车在中亚卖得稀奇好,比亚迪的汽车在境外销量也很大。许多中国的产物,哪怕扫地机械人都在外洋卖得稀奇好,许多企业外洋收入甚至占到了80%。以是我以为应该多往外洋走。

李家庆:我照样连系人人适才说的出海,到今天这个阶段,中国企业面临着走出去及全球本土化落地的问题。走出去、国际化不仅仅是把产物卖出去,做生意和做商业的问题,这一点很主要。国际化不是做“外卷”,没有创新而单靠“外卷”消耗存量市场,引发的问题在未来两三年可能就会看到,这一点是需要高度重视的。

第二,企业在全球拓展国际化、全球内陆化的历程中,照样要有手艺创新,否则本土市场遇到的问题,转移到外洋照样会遇到。以是照样要强调,企业国际化、全球内陆化的历程中,要重视真正的创新,包罗许多民营的中小型科技公司,第一要重视科技引领、创新引领;第二国际拓展;第三解决就业,这三条要糅起来。国际拓展一定是以科技创新和创新引领为条件的,否则没有哪个国家承载得了中国这么大要量的团体出海。

许多蓬勃国家的公司,很少讲出海,甚至没有出海的观点,由于这些公司生而全球化,而且全球内陆化落地,异常重视相助,重视创新做增量,而不是去“卷”存量。我们未来要出海的企业,也要学习和重视这一方面。

倪正东:一个是出海,尚有一个是消费降级。以拼多多为代表,尚有蜜雪冰城、塔斯汀等征象级企业爆红,人人对此有什么看法?

李良:说到消费,海内拥有伟大的消费市场,且是一个多条理的消费市场,差异阶段下,每个条理的消费需求都尚有更好的知足方式。我们有两家被投企业在外洋做得异常好,一个是名创优品,一个是蜜雪冰城,做消费就是要用足够好的产物知足客户的需求,而且包罗供应链、生产和谋划模式在内的整个链条是可延续生长的。这两家企业都有极强的数字化能力,在他们全球化、跨区域生长的情形下,治理半径大幅度扩张,若是没有数字化的加持是很难想象的。另外就是他们的供应链治理异常精彩。消费始终是一个异常大的市场,它需要一个更康健延续的推动力。

倪正东:VC和PE现在主要是投科技,投先进制造,然则我们照样要留点空间给消费,我信托消费再过几年一定会回来的,就像芯片行业——曾经有十多年的时间,投资行业不投芯片。当行业最寥寂的时刻,反而是早期结构的,好比华登已往投芯片,今天他们的收获最大。消费这个赛道我们也不要放弃,未来照样有时机的。

郑庆生:应该说,随着消费的深化,民众对品牌的诉求被更多地表达出来。已往消费者消费得很涣散甚至没有品牌,而越来越多的民众品牌泛起使得我们看到了民众在品牌上的消费诉求。

2024,持久战

倪正东:马上就2024年了,我经常在早班和晚班的飞机上碰着VC/PE偕行。我们这个行业就像一帮战士,形容每个机构战斗状态的词汇有许多,好比愈战愈勇、冷静应战、背水一战、解甲归田、远走异乡、溃不成军、顺势而为、逆势而上、声东击西、大获全胜……我们有远走异乡的,也有解甲归田的。在座的都来自头部机构,若是用一个词形容你们战斗的状态,你们用哪个词汇?2024年,无论是对自己照样对行业,你们有什么样的预期?

贺志强:有一句话我很认同,投资行业,人人贪心的时刻我们要恐惧,人人恐惧的时刻我们要贪心。以是我以为愈是在异常有挑战的时刻,着实希望的曙光已经在升起。2024年,我的期待是企业家的信心能恢复,这点异常主要。

倪正东:人人的信心都需要恢复。

邝子平:启明创投开办17年以来,我们一直的气概就是冷静应战,顺势而为。稀奇红火的时刻我们不会稀奇亢奋,有点风浪的时刻也不会稀奇焦虑,横竖就是踏扎实实干,我以为时机照样许多。

李家庆:我们经常讲持久战,由于创投行业照样要垄断久战吃透,时间越长越能看清形势的转变,从而找到从相持到反扑的战略。上周我们刚开了君联的第23届CEO Club企业家年会,主题就叫“驭变谋新,韧性前进”。投资行业,照样要用一种相对耐久的持久战心态来做事情。面临短期的起、伏,得、失,照样要把时间跨度拉得更长一些来看待。我们信托这几年的时间,是一个很好的孕育阶段,可能在2027、2028年,行业会迎来一波新的浪潮。今天不必过于在意短期的颠簸,该来的都市来。以是更多的照样要用持久战的心态,有韧性地往前走,把该做的事情做好。

倪正东:我们尚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持久战。

李良:转头看历史上真正精彩的战争,像罗马战争,着实没有那么戏剧化,大部门时间都是在讲怎么挖壕沟、怎么把基础设施做好、怎么把路修睦、怎么一步一步扎实地把内功练好,我们这个行业也一样。行业颠簸的时刻,看看优异的偕行都在做什么,好的企业都在做什么,我们作为投资人也在看自己尚有什么能力现在正好可以补全、提升。好比说研究能力是否足够,我希望打造的对企业的周全服务、支持能力够不够?等等。

再就是心态上照样要有韧性。我们始终乐观,与此同时心态要稳固,我们跟团队内部一直这么说,最主要的是要走到一线去,这个行业永远能接触到每年最优异的企业家和公司,从他们身上你就能感受到真实的下层营业、真实的生长和创新的跳动。

适才看倪总的分享讲述里说,创投在整个GDP内里也就占0.6%。以是我想,作为创投契构主要照样要做好服务的角色,把我们的基本功练好,而不是短期等着事态来,事态永远是为准备好的人提供时机。

肖冰:我想用一个词来形容我们对明年的计谋,就是稳中求进。“稳”就是稳住基本盘,这方面我们对照有信心。然则做投资照样得有一点理想,那就是进取的一面,我们稀奇希望投到一些前沿手艺,让基金的社会价值、品牌和影响力更高一些,而不是简朴地有一些回报。最后依旧强调,要保持定力,练好内功。    

郑庆生:第一是一如既往。从2005年到现在,我们一直都保持活跃,保持对创业者的支持,对创业精神的尊重。以是接下来,我们还会用这样的态度看待整个创投市场。

第二是期待突破。在已往 20 年的投资里,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期待科技的突破。之前的许多互联网的创新都是产物模式上的突破,以是许多CEO来自偏产物侧的人,现在天越来越多科技靠山的CEO涌现出来。之前我一直信托自然界没有飞跃,科技生长应该是一个延续的函数。但天生式人工智能的涌现和突破让我这个想法有很大的改变。

倪正东:人人照样对未来充满信心,家庆说的持久战,确实是耐久看好中国。邝总23年前就在嘉宾的座位上,你们是行业真正的耐久主义者。对于中国的创新创业,我们都是最坚定的支持者、介入者之一。2024年我们依然看好中国,一起加油,信托总会有行业拐点泛起的时刻。今年我们已经23年了,希望自己能主持到第50年。谢谢人人!

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