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戏剧节十年:最赚钱的小镇,懦弱的乌托邦

2023-11-02 11:30上一篇 |下一篇

10月29日,第十届乌镇戏剧节终结,一场为期11天的戏剧大宴画上了句号。

雪豹财经社到访的这一届乌镇戏剧节,来自全球11个国家和区域的28部作品、共计87场演出,在乌镇12个剧场和观众碰头。

许多粉丝喜欢用“乌托邦”来形容乌镇戏剧节。

建镇1300余年的江南小镇,来自天下各地*剧团的演出,随处可见的艺人演员,陌头巷尾偶遇的嘉年华流动——在这个伟大的主题公园里,所有人都是演员和观众,介入感、体验感和气氛感,是乌镇吸引年轻游客的*武器。

戏剧节十年,“乌托邦”越来越火爆,成了天下*钱的小镇。

2019年,乌镇景区实现年游客购票人数达960万人次,景区直吸收入21.79亿元。2023年,疫情后的首届戏剧节,乌镇又迎来了人流新高,全网购票介入人次超32万,较上一年的26万增进显著。

名气越来越大,游客越来越多,人头攒动、寸步难行的长巷和古镇,还能承载若干人“乌托邦”的梦想?

01 *钱的小镇

在乌镇西栅谋划民宿十多年,陈果(假名)对戏剧节给乌镇带来的转变感受颇深。

已往,他接触到的游客大部门来自旅行团。随着戏剧节越来越出圈,游客越来越年轻,追随戏剧节而来的文假名人起到了不小的引流作用。

陈果谋划的民宿在西栅乌将军庙周围,位置不算优越,食客却络绎不停。他家的鱼头豆腐汤在剧迷之间有口皆碑,许多人慕名而来。

大部门乌镇民宿内置两到四张桌子,楼下用饭,楼上住宿,做的大多是转头客的生意。一位游客告诉雪豹财经社,他每年戏剧节都市来乌镇,有时带着自己的话剧来,有时只是作为观众看剧,但每年都市到相熟的民宿吃个饭,跟老板也早就是同伙了。

今年戏剧节时间一宣布,陈果的老主顾就最先请托他协助订戏剧票。

国庆之后,乌镇旅游本该进入淡季,但戏剧节的11天即是再造了一个黄金周。陈果告诉雪豹财经社,戏剧节周末人流多时可以到达10万左右,即即是事情日也比平时的周末多许多。作为疫情后的*届戏剧节,今年的人流更是迎来了发作式增进。

坐着游船从桥下徐徐驶过,河流两旁随处可见服装时髦的年轻面貌。乌镇戏剧节首创人之一黄磊的似水年华红酒坊,是年轻游客最容易看到明星的“据点”。酒坊不远处是青年竞演所在的蚌湾剧场,排队抢票的队伍从早排到晚,有些剧迷破晓就已最先排队。民宿老板经常跟乌镇戏剧节提议人、主席陈向宏说,戏剧节时代,咖啡销量整年最高。

提及乌镇年轻游客,陈向宏总是喜笑颜开。“我们要散客,不是旅行团乌泱泱看一遍就走了;我们要青年人,要让他们真正热爱,来了一次还会再来。”他在一次媒体采访中说。

得年轻人者得天下。年轻人的涌入,不仅让乌镇戏剧节成为小镇中的“顶流”,也带来了丰盛的经济收益。

据中青旅财报,从2013年到2019年,乌镇的游客数目从569万增进到918万,2017年突破了1000万;营业收入也保持了高位增进,从7.69亿元增至21.79亿元。2014年,乌镇消费者的人均客单价为139.6元,2019年这一数字升至237.27元。2020-2022年,虽然游客数目下滑,但人均客单价连创新高,划分到达263.12元、476.78元和544.31元。

每年戏剧节都市来乌镇住两三天的阿琦(假名)告诉雪豹财经社,刨除话剧票和住宿的用度,她每年会在景区破费500元左右。今年,她在北栅举行的戏剧集市上买了一些小物件,消费比往年翻了几倍。

02 体验版“印象乌镇”

乌镇戏剧节缘起于一次《暗恋桃花源》的演出。

2006年,与乌镇颇有渊源的黄磊约请陈向宏去上海看他主演的话剧。剧场中满座的年轻人让陈向宏吓了一跳,也给了他办戏剧节的启发。

那时,乌镇正在设计从休闲度假小镇向文化小镇转型。除了办戏剧节之外,另有一个选项是复制印象系列,打造“印象乌镇”。陈向宏思索了良久,照样以为不适合乌镇,“不能办一个平常而谈的文化旅游节”。

*届乌镇戏剧节于2013年开幕,但筹备时间达4年之久。其中,乌镇大剧院便耗时3年,耗资4亿元,大剧院旁的木心美术馆制作成本也高达1.2亿。

建这样的美术馆、大剧院,能做到投入产出平衡吗?陈向宏不是没有遇到过这样的疑问。但在他看来,这是在给乌镇造内容、造IP,文化只有完成“量”的积累,才有可能与生涯(旅游)融合。

不低于50亿元,郑州市产业母基金专项支持汽车产业链

2023年,仅一个黄金周,景区收入近一个亿。“谁又能说今天乌镇旅游的业绩,与美术馆,乌镇戏剧节无关呢?” 陈向宏在微博写道。

第二届戏剧节举行前,陈向宏提出,作废在室内宴请海内外演出剧团演员、来宾的放置,把聚餐放在乌镇老街上,与游客和戏迷充实互动。这个长街宴成了每届戏剧节的保留节目,明星们在此喝酒、社交的照片和视频飞散在互联网的各个角落。

到了第十届戏剧节,在社交媒体上与偶遇明星的内容分庭抗礼的,另有古镇嘉年华。

演出者跟观众融为一体,配合组成了这个江南小镇的景物。这也是陈向宏最喜欢的流动,据他先容,来到乌镇的年轻人,看戏的是少数,许多都是在感受这种气氛。

气氛和体验,是吸引阿琦一年又一年来到乌镇的缘故原由。看完戏,去相熟的民宿吃顿饭,再找个临河的酒吧、咖啡馆小坐一会儿,是她每年的牢靠项目。两三天的乌镇行程,可以让她从一样平常生涯中短暂地抽离出来,就像一个“暂时的乌托邦”。

但今年,阿琦的感受有些差异。来来往往的嘉年华流动,让她有些审美疲劳,有时拥挤的街巷还会让她有些焦躁,“不知道是我腻了,照样戏剧节变了”。

在社交媒体上,与阿琦有相似感受的人不在少数。许多人吐槽,终结式只是拿着气球人挤人地转了一圈,毫无体验感可言。另有人以为,第十届的乌镇戏剧节,“除了戏剧,啥都有”。

乌镇戏剧节是不是变味儿了?最近几年,这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疑问。

03 乌托邦变味了吗?

游客对本届戏剧节的吐槽,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于个体剧目的指斥,好比,英国布里斯托老维克戏剧学院带来的《洞》和乌镇戏剧节首创人之一孟京辉的《臭虫》。不少网友示意,看剧的历程如坐针毡。

金星此前受邀加入乌镇戏剧节对谈时也曾指斥,“我以为剧目的选择应该更高级一些,若是我今年是艺术总监,今年金星的任何演出都不会被允许加入。作为艺术总监,我只认真选戏,引进剧目,把所有的年轻人都带到舞台上。”

另一方面则是对乌镇戏剧节引以为傲的体验感和气氛的埋怨。

“西栅要挤死了,用饭排队,住宿涨价。”小桥流水、青石板长巷是乌镇最常见的景致,但街道太过狭窄,许多嘉年华演出只有*排的观众才气看到,也限制了演员和观众的互动。

大量明星的到来也引起了部门剧迷的反感。已往,明星像观众一样在乌镇看剧、闲逛。但现在,扎堆看明星的粉丝和路人越来越多,打破了剧迷心目中戏剧节的气氛。

2018年,中青旅在接受机构投资者调研时曾多次示意,客流量突破1000万人,对乌镇而言接待压力较大,且已经最先影响用户体验。

乌镇戏剧节的几个提议人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出维持这个“乌托邦”的艰难。

赖声川示意,乌镇戏剧节是一个异常懦弱的生态,要珍爱好,不能容易扩张。“我们照样守着天职,乌镇有多大容量,我们就做若做事情。”

陈向宏*的担忧,则是是戏剧节“变庸俗”。

“乌镇戏剧节是*的。在我心中,戏剧节就是戏剧节。我从来没有魔术剧节和商业捆绑在一起,也不想多提文旅融合。乌镇戏剧节就是一个纯粹的戏剧节。一年300多天忙忙碌碌,若是能有10天属于艺术,那对这个小镇而言是很幸福的。”他在第十届乌镇戏剧节新闻宣布会上说。

在商业化的实验上,陈向宏异常郑重。他曾示意,未来可能举行商业化互助,但只限于某个单元,乌镇戏剧节前面永远不会泛起某个品牌。

在西栅景区内,险些不见品牌和广告的身影。三星、快手、爱奇艺、网易云音乐等互助品牌,都集中北栅,且以互助办展、互助办馆的形式睁开。好比团结爱奇艺推出的剧影综展播空间桃厂放映厅,团结快手打造的聚焦非遗的新匠人墟市。

凭证加拿大学者巴特勒提出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一个旅游地拥有探索、介入、生长、牢固、住手、苏醒或衰落的完整周期。

在许多小镇和主题公园的开发中,初期由于有大量资源举行宣传炒作、营销推广,短期内能带来大量游客,但后续若是没有连续刺激,内容生产就会疲软,对游客难以发生新的吸引力。

2024年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将于10月17日至10月27日在乌镇举行,主题为“如磐”,取“精神如炬,信心如磐”之意。

奔着百年品牌目的的乌镇戏剧节,能否让乌镇跳出这个生命周期,还需要更长的时间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