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客户维护权益,是我们永远不变的使命!
在2C各个偏向都实验事后,互联网的淘金热似乎在近几年偃旗息鼓。增量市场变存量,互联网大厂们的追求也纷纷从扩张酿成降本增效。不甘于海内市场内卷的,则将这一套打法带到了外洋以追求新的增量空间。
海内互联网真的毫无时机了吗?事实上,潜在水下多年的B2B产业互联网赛道正逐步浮出水面。凭证艾瑞咨询研究讲述,停止2021年,中国工业品市场规模超12万亿元。其中,MRO(非生产性物料)市场占比为20%,市场规模约为2.48万亿元。中金研报则指出,2022年海内头部MRO企业渗透率不足0.5%。
MRO工业品领域的特质为产业链冗长庞大,上下游涣散,供需容易错配。行使互联网买通上下游,整合资源提升效率,正好可以填补这一产业的不足之处。随着互联网C端盈利逐渐消逝,2017年后,海内工业品B2B领域的融资泛起显著增进。在资源加持下,震坤行、京东工业品、阿里巴巴工业品等一众工业品B2B企业逐步兴起。
只是,互联网刷新传统行业,尤其是B2B行业,向来并非易事。工业品B2B领域是否能够复刻消费互联网的绚烂?当前竞争名目未定,工业品B2B市场是否又会重现消费互联网时期赢家通吃的事态?这一行业的焦点竞争优势是什么?依然有诸多未知。
01 尚未完全开垦的蓝海市场
今年3月,MRO采购平台震坤行向SEC(美国证券生意委员会)提议上市申请,以追求在纽交所上市并募资2亿美元。这是海内*家申请上市的工业品B2B企业。同月,京东工业也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震坤行与京东工业双双递表,让这一昔日较为低调的赛道浮出水面,也让更多投资者熟悉到工业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新时机。
春江水暖鸭先知,从一级市场投融资情形便可窥见这一赛道的转变。IT桔子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0年,中国工业品B2B行业的投资金额从4.65亿元一起上涨至41.27亿元,泛起了较为显著的增进。
节点财经以为,工业品B2B行业受到资源的重视,反映的正是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悄然迁徙的趋势。
在消费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服务工具主要为C端用户。随着海内互联网渗透率不停提高,属于消费互联网的时代盈利正在逐渐消逝。凭证CNNIC《中国互联网络生长状态统计讲述2017年最先,海内手机网民的增进率就来到10%以下。停止2021年,这一增速已经降至4.7%。
险些与此同时,政策也最先加码这一新互联网生长偏向。《关于深化“互联网 先进制造业”生长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于2017年提出,生长工业互联网被正式抬到桌面上。今后,工业互联网一直受到政策的努力推动。
某一级市场投资人对节点财经示意,在工业互联网中,工业品作为生产资料及辅助工具,一直是企业谋划必须品。而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自己就有伟大的工业品需求。
此前,海内工业品生意通常需要通过中央商或署理商举行,层层链条下,生意成本也显著增添。但在B2B市场中,生意双方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举行响应的生意,省去了中央环节,降低了生意成本。
国调基金董事总司理宋庆在投资震坤行时便提到这一痛点:“中国工业总产值位居全球*,工业用品市场的规模也十分伟大,其采购环节痛点突出、上下游均较涣散,渠道具有话语权。”
互联网对传统工业品市场的刷新还体现在解决供需双方之间信息纰谬成的问题。上述投资人对节点财经示意,海内工业品上下游较为涣散,而B2B平台的存在则能够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提高供需双方之间的匹配度,尤其是一些资源较为涣散的长尾市场。
此外,他还提到,随着云盘算、人工智能等手艺的不停生长,互联网数字化能力不停增强,对生产制造以及供应链各个环节赋能作用提高。现在,拥有十万亿以上规模的工业品市场线上渗透率较低,在资源和政策的努力加持下,这片尚未完全开发的市场依然有不小的想象空间。
02 竞争名目未定,平台企业展露头角
经由数年资源投入后,海内工业品B2B市场逐渐泛起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如震坤行、京东工业品、阿里巴巴1688、西域、工品汇等,也打破了此前由外资企业占有主导职位的竞争名目。
率先递表上市的震坤行,也是已往几年融资最多的一家工业品B2B企业,累计融资金额跨越60亿元人民币。公司走的是传统垂直细分领域转一体化平台的蹊径,最早是一家化学品的署理销售商,转型做工业品B2B平台后营业则从聚焦化工品拓展至全品类工业品。
与此同时,由于发现海内制造业企业在购置工业品后往往还随同着维护、维修、装备运行等服务需求,震坤行也最先切入MRO(Maintenance、Repair、Operation)市场,为下游购置产物的客户提供数字化的售后服务。这时的震坤行又可以明晰为一家Saas公司。
在客户笼罩面上,震坤行也是大型企业与小微企业两手抓,划分针对差异市场推出“震坤行”和“工邦邦”两个平台。其中“震坤行”又席卷直营模式和平台抽佣模式。现在直营模式营收占比到达87.5%。可以说,震坤行加倍注重通过专业职员举行采购,以保障选品质量。
储能新鬼故事:已经开始没订单了
在工业品赛道,供应链是主要一环也是痛点之一。早年海内缺乏成熟的供应链系统,震坤行则选择自建仓储物流,并通过数字化赋能。
几番组合拳下来,震坤行数字化一体化平台初具规模。停止2022年底,震坤行旗下产物已经笼罩备件、化学品、制造零件、通用耗材、办公用品五大种别,拥有32条产物线以及1730万个SKU。
节点财经以为,同样是综合类工业品电商平台,同样走一体化蹊径,与震坤行身世于传统制造业差异,京东工业品与阿里巴巴1688显著带有更多的电商基因。大电商身世为这类工业品B2B平台带来了流量、供应链物流系统、品牌影响力等先天优势。
京东工业品最早只是作为京东旗下的一个一级频道,2019年,京东公布京东工业品战略,正式将后者脱离自力成站。京东对于工业品市场的野心也并不小,在2020年获得2.3亿美元融资后,便迅速收购海内*的B2R零售平台工品汇。工品汇主要客户为工业品次终端署理商,客户数目达10万家零售门店,并能够提供MRO服务。对工品汇的收购,则是京东工业品行使工品汇零售网络优势在下沉市场的结构。
加之京东多年自建仓储物流系统的优势,京东工业品近几年也生长成为一名万能型选手。凭证招股书,停止2022年底,京东工业品服务超260万企业客户,与为客户提供48个产物种别和4250万个SKU的工业品。在SKU数目上,位列海内*。
与京东一样,阿里巴巴对工业品B2B赛道也展露出了兴趣,不外阿里巴巴切入这一领域加倍早。在淘宝被建立之前,阿里巴巴便作为B2B黄页网站存在了。今后B、C端营业星散,阿里巴巴1688确立。
严酷意义上,阿里巴巴1688并不能够完全算一个工业品B2B平台。在这个批发平台上,工业品只是其中一个品类。但由于阿里巴巴1688入局时间早SKU齐全且依附阿里自身品牌优势,拥有较大的客户流量。
阿里巴巴1688的商业模式也与震坤行有所差异,阿里巴巴1688没有自营模式,完全参照淘宝模式只作为第三方平台吸引商家入驻抽佣,以及收取响应的会员费。不做直营采购,也无需自行搭建供应链物流系统,阿里巴巴1688的模式相对震坤行与京东工业品要轻不少。
这种类淘宝的模式,让这一B2B平台充斥着中小商家,低价与乱七八糟的质量成为它的特质,也让它有了“B端拼多多”的称谓。
海内工业品B2B市场,已经有一些头部综合型B2B平台跑出,后市的投资时机又若何看待?该投资人对节点财经示意,工业品B2B市场准入资金门槛较高,厥后者切入这一市场难度较大。但也并不意味着工业品B2B市场失去时机。“一是行业渗透率现在仍然较低,属于各家一起做大蛋糕的阶段。二是,工业B2B市场无法赢家通吃,针对特定品类的垂直赛道中依然存在不少时机,好比一些制造业研发型供应链赛道。”
03 工业品B2B 的焦点壁垒是深入营业的服务能力?
近几年,工业品B2B领域出现出融资事宜越来越少、融资金额越来越多的趋势。工业品赛道中,综合性B2B平台大多是重资产模式。供应链物流系统、数字化软硬件等没有一项不需要资金投入。而这些资金投入,往往是在采购等显性成本之外,能够为客户提供更优质服务的隐性投入。
一方面,这些资源投入能够组成工业品B2B公司的竞争壁垒;但另一方面,工业品B2B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在经受质疑。
2020财年至2022财年,震坤行的净收入划分为人民币46.20亿元、75亿元和80.87亿元,净亏损划分为人民币3.97亿元、10.94亿元和7.31亿元。其中,谋划性亏损划分到达人民币4亿元、11.1亿元和6.86亿元。
京东工业品在2020年实现盈利后,近两年也掉入亏损陷阱中。2020财年至2022财年,公司实现营收划分为人民币68亿元、103.45亿元和141.35亿元。归母净利润中,来自延续谋划营业的利润划分为3.43亿元、-12.34亿元和-13.84亿元。
一位业内人士向节点财经示意,工业互联网虽然被视为下一互联网主要生长偏向,却难以用此前消费互联网的尺度来界定权衡。消费互联网时代,流量为先,围绕流量举行商业模式拓展。获得流量优势的赢家,往往能够通吃市场。
然而,在工业品B2B领域,流量却不再是最主要的竞争优势。“在工业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更像是为传统制造业降本增效的工具,且制造业产业链条本就庞大,这时更磨练深处其中企业的数字化效率提升能力、与供应商及客户的关系处置能力、差异化服务能力、资源运作能力等。”该业内人士以为。
例如,在工业互联网尚未被云云普及之前,找钢网曾是互联网刷新传统制造业的典型B2B企业。2018年,找钢网追求港股IPO失败。找钢网营收大部门来自于自营模式,太过依然钢铁供应商,加之钢铁自己存在周期,在周期底部库存积压,大幅增添成本,本就利润微薄的赚中央差价模式极易导致亏损。
尾声
节点财经以为,以京东工业品和震坤行等为代表的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生长至今,可以说只是中国产业互联网的冰山一角。
产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差其余是,产业互联网的本质是“产业是根茎,交付是枝叶” 。若是平台没有深入到产业*层的生产谋划端做文章,无需谈起产业互联。平台没有*的交付系统,无需谈起产业互联。在中国制造业升级迭代这一浪潮下,还会涌现更多的垂直细分的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节点财经以为,综合来看,工业品B2B市场的星辰大海,将会比此前消费互联网时代更难到达。但有时刻,难也并非是一件欠好的事情。这往往也意味着对入场企业更高更综合的能力要求,以及更少的内卷,更多样化的供应。
若是参照外洋工业品巨头如固安捷等的通过并购实现增进的生长路径,海内的B2B平台仍未到达这一阶段,未来也尚有很长一段路要走。